求所有火車的資料 要有圖 和時速
越詳細越好
火車接載過千位乘客以每小時上百公里的速度行駛,並且經常停站,這究竟牽涉到那一種加速度呢? 其引擎的功率是多少呢? 所消耗的電力又是多少呢? 我們只要利用簡單的牛頓力學,便可以解答這些問題了。
由太和火車站到粉嶺火車站
當你乘坐火車時,你便可以親身體驗到牛頓力學。由太和火車站到粉嶺火車站,全程約有6公里。假設這段火車路軌是筆正而平坦,當火車由太和火車站出發,它就在約1公里的距離內由靜止加速至行駛速度每小時100公里。速度v就可以用已行駛距離x的指數函數來模擬(請參考圖1)。雖然這裏只用了很簡單的數學,但所計算出來的v(x)已經足夠應付現實生活上大部份的估計了。
加速度
先計算加速度a(x)為x的函數。利用簡單的微積分,得出
; (1)
所以,a(x)只不過是v(x)相對x那一條曲線的斜率 (圖1)再乘以速度。圖2紅線(左軸)顯示了a(x)的變化。我們可以觀察到火車起始時加速至最快,接著以勻速行駛。加速度的峰值大約為重力的百分之五,這種程度的加速是大部份人都能接受的。
起動功率
現在我們估計一下,引擎究竟施加了多少力在火車上以使其加速。通常一列火車有12卡車廂,每卡車廂淨重約40公噸,而每卡車廂的載客量約300位,所以一列火車連乘客的總質量有7105 公斤。起動力F(x)是質量乘以加速度,圖2內紅線(右軸)顯示了F(x)的變化。原來最大起動力可高達34萬牛頓。在此我們需要留意兩點:第一、在起動時火車會用所有引擎可發出的最大功率來加速,而大多數火車都有四個引擎,每一個可以發出高達約10萬牛頓的拉力!!! 第二、當火車行走時,車輪與路軌之間的摩擦係數大約為0.1;但當火車靜止時,摩擦係數則增加至0.3。所以若果火車質量是7105公斤,那麼阻力 (70 - 200萬牛頓) 就一定足夠防止滑出車軌了。
引擎所發出的功dW是F dx,那麼所消耗的功率就是dW/dt = F dx/dt = F v(圖3紅線示)。最大的功率約為55萬瓦特,或約7, 400匹馬力。因為我們正在運載著約一千個人,所以需要7, 400匹馬是合理的。
不費力地行駛?
根據圖3內的紅線,當火車的行駛速度達每小時100公里的時候,引擎就可以關掉。但這是不切實際的,因為儘管火車並不是在加速,引擎都必需做功來克服所有阻力,包括軸承阻力及車輪與路軌之間的阻力。這種機械阻力 原來會隨著火車的速度而增加。本地火車的 可以用v (單位為公里每小時) 的多項式來表示: 。除了機械阻力之外,引擎亦需要發功來克服空氣阻力。靜止空氣的空氣動力阻力 (單位為牛頓)差不多等於火車速度(單位為公里每小時)的平方: 。而總阻力就是Rm 和 Ra的總和:
(2)
因此,引擎所發出的力FT就等於總阻力R加上起始力F(x)。圖2中藍線(右軸)顯示了FT。我們可以觀察到起始時用來克服阻力的力只不過佔很少部份,但在往後的行駛過程中,克服阻力就佔上很大部份了。同樣道理,當阻力需要計算在內時,引擎所需要發動的力就更多(圖3藍線示)。
電費
如果要完成這個旅程,究竟需要付多少電費呢? 首先我們計算一下引擎一共作了多少功。功的總和為 ,即是圖2藍線下的面積,大概有 焦耳。假設其效率約有百分之七十,那麼總耗電量就約 焦耳。而高用電量的客戶每千瓦小時收取約0.5元,所以 焦耳的用電量就需要收取約125元了。
享受旅程
但願你現在會欣賞物理學為你帶來的方便。你只需根據一些假設,就可以用簡單的數學來估計火車運動上有關於動力學的變數。當你察覺火車在太和火車站出發時燈光會變得暗淡及空調變弱,你就知道引擎正在將一部份的功率分配到作為加速火車之上。而且你亦會知道你所支付的車費中有多少是用作支付電費。當然,你還可以發現你周遭其實有更多與牛頓力學有關的例子。而當你有一天成為香港首位太空人時,你就會更清楚知道太空旅程也只不過是另一個牛頓力學的應用罷。
此時此刻,還是繼續享受餘下來風景優美的旅程吧。
關鍵字詞︰
加速率、速率、功率、力、阻力
課程綱要延伸課題:
帶出以下觀念:從文章中的附圖中,得知大部分的能量都用於對抗摩擦力--機械阻力和空氣阻力。這兩種阻力都會隨速度而增加。
閱後討論:
當火車行駛時,火車發出的力大約等於6萬牛頓,這與圖2內所描述的一致嗎?
若煞車時的減速度約每平方秒0.9米,請計算火車由100公里每小時減速至停止所需要的時間和距離。這兩個答案合理嗎?
如果火車行駛在斜坡上,斜坡比例為1比100 (垂直比水平),用電量會否有所不同?
本地火車有可能增加至高速如每小時200公里嗎?有什麼妨礙著火車增加速度?
磁浮列車的速度可以非常高,為什麼?
討論文章中所求出的電費是否合理,並估計九廣鐵路的利潤。
磁浮火車去年首次在上海應用,討論這種火車的運作原理,並與香港的電動火車的運作原理作比較。
如果將火車放在太空中運行,它的運行模式會如何改變?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bbc.co.uk/science/hottopics/transport/railways.shtml